周边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APP下载系

2025-10-22

  南宫28官网,南宫28官方网站,南宫28APP下载

周边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南宫28APP下载系

  中国和东盟山海相连、休戚与共。自1991年开启对话进程以来,双方始终坚持睦邻友好、携手合作,成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进步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双方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国东盟关系开启新篇章。习主席提出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深刻回答了双方关系向何处去这一重大课题,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面对新挑战,亟须新思路、新方案凝聚新共识。NEAT和NACT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区域合作重大议题与东盟国家、日韩智库开展联合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已成为支撑区域合作架构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石。NEAT是“10+3”合作进程的重要智力引擎,其政策建议报告提交领导人会议参阅。2024年,NEAT中国创造性提出“复合型产业生态系统”构想,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NACT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成立12年来成果显著,成功孵化并推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倡议落地,其组织的电子商务合作工作组则直接促成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建立。

  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更深度融入国家对外战略,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以周边运筹外交全局,使其在变局中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更具魄力,主动设置议程,围绕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要义,推动形成符合亚洲共同利益、能够凝聚区域共识的合作方案。具体而言,智库应主动创设并引领区域合作议程,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可重点围绕新兴产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低碳城市发展、青年创新创业等方向,推动区域性技术标准制定与项目实施,为东亚合作筑牢社会与民意基础。同时,智库还应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构建开放、包容、互助的区域知识交流与舆论互动网络。

  近年来,东盟经济快速增长,整体有望在2030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愿景2045》特别强调各成员国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缩小内部数字鸿沟,推动区域内智慧城市网络建设,将东盟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导者。为此,东盟制定《东盟经济共同体战略规划(2026—2030)》,作为《愿景2045》落实的第一阶段行动计划,聚焦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数字创新、物流与供应链畅通等六大战略方向。

  东盟与中国的总人口超过20亿,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长期将东盟视为对外合作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双方在数字经济领域存在巨大合作空间。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电子商务等方面掌握先进技术,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阿里巴巴集团等中国企业的技术赋能下,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推出了本国版本的线上金融支付平台。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成熟模式,与东南亚本地团队打造的产品设计相结合,有效弥合了东盟内部的数字鸿沟。

  未来,中国与东盟可以探讨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与《愿景2045》之间的联系和对接,深化双方在互联互通、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愿景2045》明确提出:“东盟将采取整个共同体的办法,通过促进与关键互联互通倡议以及其他次区域和多边合作框架的协同增效,加强东盟互联互通。”东盟需要与中国深化在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和能源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合作,助力东盟国家加快自身基础设施改善,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双方还应加强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助力东盟加快实现绿色能源转型,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政治安全领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东亚峰会等对话机制为域内国家提供了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开展合作的平台。然而,东盟目前迫切需要一个区域安全架构来应对贫困、饥饿、能源短缺、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关切。对此,中国的产能优势、融资资源以及先进技术,正好契合东盟所需,助其应对这些接踵而至的严峻挑战。当前,正值中国和东盟国家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之时,《行动计划》或可在海事合作方面开辟更多可行路径。双方可优先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并通过信息共享寻求加强海上安全,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可持续性捕捞、水产养殖,以及海洋生物科技等产业的蓝色经济合作。

  在经贸领域,中国与东盟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着重关注的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和电子商务等将为双方数字标准协调、跨境数据流通和网络安全保障提供崭新机遇,从而赋能东盟中小微企业,助其开拓中国市场。东南亚地区拥有不少关键矿产资源,与中国的科技和资本优势形成互补。东南亚有望从单纯的绿色产品消费市场转变为除中国之外的又一绿色科技生产基地。东盟国家能够借助中国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的产能优势,借鉴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丰富经验,实现共同发展。

  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行动计划》若想融入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愿景,势必需要着眼于软实力的发挥。据笔者观察,来自中国的美食近些年强势进军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多家大陆风味的中餐馆相继在吉隆坡开张,不但丰富了马来西亚多元的饮食文化,也给当地民众提供了聚餐新去处。更重要的是,这打破了因种族、信仰与偏见所带来的隔阂,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天然纽带。中方还向东南亚提供与生活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彰显了“为人民赋能”的要义,体现了中国在东盟国家的亲和力。

  当下,地缘格局不断变化,技术变革突飞猛进,各国共担发展挑战,人文要素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在于个体间的礼尚往来,还能促进相互理解,增进彼此信任,为外交工作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在中国与东盟迈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增进人文交流是促进地区长期稳定并实现一体化的核心要素。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文化相通、历史相近、经济相依。中国向来强调文化包容、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2023年,习主席与马来西亚首相安瓦尔·易卜拉欣达成共识,通过全球文明倡议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联系。2024年,为纪念中马建交50周年,两国陆续举办了一系列“儒伊文明对话”活动,以此巩固两国政府及两国人民之间的长久纽带。2024—2025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举办一系列活动,有力促进双方民心相通。此外,厦门大学早在2015年就在马来西亚设立了校区,在促进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重要举措加强了中国、马来西亚及东盟各国之间的人文纽带。

  在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伙伴关系的要义不仅在于战略层面的对接,更在于人与人的联系。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当下,人文交流能够培养同理心、加强韧性并促进团结。下一阶段中国与东盟可以在原有成功经验基础上,建立制度化的交流平台,扩大教育领域合作,推动青年和基层更广泛地参与地区合作,并将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倡议与全球和地区更广泛的合作框架联系起来,加强人文交流与经济发展和基建互通之间的协同效应。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南宫28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